体育工艺的由来与发展

时间:2024-02-04 15:14:41  来源:  作者:

 

提示:面对体育场馆工艺的迷茫。

 

笔者从事场馆建设三十余年,期间担任过业主、顾问、设计方、项目管理方等多种职业角色,所参与的项目也多为国家级重点项目和省级重点项目,特别是亲历了以国家奥体中心、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为代表的亚运奥运场馆及各地等级不一的体育场馆建设完整过程,深切体会到从业主到施工单位在体育场馆建设过程中,面对体育场馆工艺的迷茫和苦衷。

迷茫:搞不清“体育工艺”和“场馆智能化”


在一个体育场馆项目立项后,项目建设班子的组成人员一般来自建设口或体育口,他们对于通常的建设内容和竞赛内容相对较熟,但在谈到“体育工艺”和“场馆智能化”的时候就相对生疏。对于一般设计院来讲,他们对“体育工艺”和“场馆智能化”的内涵也不完全确定;至于工程总包(包括项目管理班子),则严格按程序办事、照图纸施工,监理也是如此。如此一来,最终确定该项目“体育工艺”和“场馆智能化”具体内容的艰巨任务就落到工程承包商和产品供应商的肩上了,出于职业的定位和各自的经验,不同的工程承包商和产品供应商对这两者的诠释也不尽相同。


这种自下而上的规划方式造成一部分场馆的配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项目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由于“体育工艺”和“场馆智能化”在功能定位和设计内容上的不明确,最终这两块涉及体育场馆核心的建设内容被简单地敷衍了事,进而造成了大量功能不完善、不合理甚至不合格的体育场馆,这给场馆运营和使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非常严重的,轻则给赛事参与者和组织者带来不便,重则使场馆不能承接正式体育比赛,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损失。


“体育工艺”的由来与发展


在我国,“体育工艺”的最早提出者应该是原国家体委负责援外场馆建设的一批专家,应该说他们对“体育工艺”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国及援外体育场馆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及信息获取的难度,那时所提出“体育工艺”的概念还不够完善。随着时代发展,“体育工艺”的概念和理论也在不断成熟和进步。从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是“体育工艺”的起步和探索期,其内涵也仅局限于“场地布置及构造”层面。

第二阶段:是以1986年北京亚运会场馆设计为起点直到2002年,这一阶段可称之为“体育工艺”的发展期,亚运会这一平台开阔了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的国际化视野,在设计理念和建设要求上也逐渐与国际接轨,“体育工艺”在考虑“场地布置及构造”的同时又注入了“辅助用房功能分布及流程”。

第三阶段:是以北京奥运会场馆设计为起点到2008年,这一阶段是令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体育场馆建设的飞跃期,在奥运这一国际最高规格的舞台上,我们的场馆建设者创造了众多中国特色的体育建筑奇葩和传奇。奥运会竞赛对场馆规格的苛刻要求,也让这一阶段的“体育工艺”内涵有了更高层次的升华,除了“场地布置及构造”和“辅助用房功能分布及流程”外,还融入了与比赛关系紧密的“场馆智能化系统”。

第四阶段:是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为起点至今,通过总结奥运场馆建设的体会,并吸收国际著名设计咨询机构及场馆的建设与运营经验,行业内对体育工艺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概念也更明晰。融入系统智能化建造工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应用、数据挖掘、云计算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融合,一套完善、全方位、系统化的体育场馆工艺体系逐渐形成。

以上所述是笔者多年来所经历和看到的问题和现状。在体育场馆建设公众影响力日益增强、体育竞赛全方位立体化运营日趋明显的今天,体育场馆工艺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行业的高度重视,“明确概念、统一标准、形成体系”是时代要求我们行业人员必须不断研究和推广的专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