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打造适宜运营的智慧场馆-专访中智华体董事长徐文海

时间:2024-02-06 16:40:46  来源:  作者:

文 / 《智能建筑》编辑部

本文发表于《智能建筑》2021年5月总第249期P7-P9

编者按 

     打造适宜运营的智慧场馆,可以解决目前体育场馆普遍存在的能耗高、管理人员多、效率低的根本痛点,满足场馆赛事、运营及消费受众体验的新需求。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管理一体化模式,将场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可以增强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实现最佳运营效益。中智华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智华体)是面向体育产业场馆和赛事领域的专业化高新技术公司,致力于打造“适宜运营的智慧场馆”,从而实现“人·运动·场馆智慧互联”的美好愿景。近日,本刊记者特约中智华体董事长徐文海就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进程及典型案例、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体育场馆的应用、智慧体育场馆会对行业产生的影响、未来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之路等问题进行了专访。

记者:徐总您好,据悉中智华体在体育场馆行业深耕多年,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公司在这方面的发展和定位吗?

徐文海:很荣幸有机会接受《智能建筑》杂志的专访,我们公司-中智华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智华体,这个名字也概括公司的发展宗旨:专注中国智慧技术,服务华夏体育场馆。公司成立10余年来,我们一直围绕这个宗旨,致力于智慧体育场馆的研究和实践,包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经过不辍耕耘,已积累了100余项独立完成的体育建筑设计咨询项目,智慧运营是公司着力发展的又一有竞争力的业务板块,现已积累20余家独立及联合运营的体育/商业场所,遍布全国18个省市区直辖市,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资源联动整合能力。近年来,伴随整个社会消费升级,健身休闲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大众健身已被上升为优先发展的国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司积极推进业务转型,由竞技体育拓展至大众健身,由项目型驱动转型为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借助深厚行业优势积淀,致力于打造“适宜运营的智慧场馆”,从而实现 “人·运动·场馆 智慧互联”的美好愿景。

记者:您刚才谈到公司致力于打造“适宜运营的智慧场馆”,您能谈谈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进程和典型案例吗?

徐文海:体育场馆的演进历经了三个阶段,从传统体育场馆、智能体育场馆,发展到我们今天谈论的智慧体育场馆。场馆在每个阶段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赛事的推动,如果说智能体育场馆的发展是借了2005年全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的东风,那么智慧体育场馆将在未来几年逐渐拨开面纱,我们身边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智慧场馆。2021年起诸多赛事都将进入中国时间。今年的成都大运会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陕西省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以及明年的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和2023年第18届亚足联亚洲杯足球赛等赛事都会充分发挥大型赛事的引领作用,展示智慧体育场馆的技术示范和应用创新。例如刚刚完工的“冰丝带”国家速滑馆,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智慧化场馆、集约化建设、共享化利用让国家速滑馆具有了新时代的新内涵,树立起新的体育场馆建设利用标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场馆中引入了全新的“BIM运维系统”和“定位导航系统”,就像是给速滑馆配备了一颗精于计算的“大脑”,还有智慧制冰系统,融入了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充分利用场馆制冷产生的余热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年节省180万度电。此外,杭州亚运会也将涌现一批新建及改建的智慧场馆,黄龙体育中心、杭州奥体博览城、杭州大运河亚运公园都值得期待,大家不妨密切关注一下。

记者:您提到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否具体谈一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体育场馆的应用

徐文海:我用两个现在比较热点的词汇来介绍一下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应用场景。第一个词汇是人工智能,尤其是基于AI的图像识别技术,比如人员入场、消费支付、体温检测等,不仅在智慧场馆内,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应用。另外场馆安防监控也依赖于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行为特征识别等AI技术。在娱乐商用方面,通过在智慧场馆内安装AI视频采集设备,自动跟踪拍摄人员运动影像,分析视频行为、音频信息等,再通过自动剪辑、快速制作成视频集锦并输出,方便下载商用或个人分享。说到这里,不难看出AI图像识别技术的一个特点就是“火眼金睛”,现在顶级赛事都在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作为裁判助理功能,比如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国际足联首次引入视频助理裁判系统,由多台散布在球场各个角度的专业摄像机组成,当判罚出现争议时,系统就会通过视频回放与自动识别技术,帮助主裁判做出正确决定。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相信未来的赛事判罚会更客观,体育比赛会更加公平和规范。

     另外一个词汇是5G,这次词汇在2020年尤其热,5G的快速发展和商用将满足场馆内高宽带、低延时、强覆盖、泛链接应用的需求,最大程度解决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诸如智能裁判、通讯比赛、AR、VR等应用场景都会在5G环境下实现。举几个场景的例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在电视转播中,5G技术应用到现场运动员的电视采访,使转播更加灵活,例如与演播室的主持人全息投影结合在一起,制造现场感。还可应用于战术分析,主持人与嘉宾在演播室内结合全息投影应用,对刚刚结束的比赛进行回顾及战术分析。在场内观赛时,将现场360度多路拍摄信号及AR信号通过场馆全光高速网络以及云服务平台给现场观众提供及时的服务。观众可以在场内通过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切换想看的视角,或回看刚刚的精彩瞬间,打破观众坐席位置的限制,让观众在现场感受比赛氛围的同时,可以沉浸式体验AR系统,获得前所未有的自我定制体验。在场外观赛时,在5G网络支持下,还有一个特别的场景,就是场外观众能通过VR随时观看赛事高清回播与现场花絮。这个场景主要利用“5G+云+VR”提供沉浸式体验等先进技术。对足球赛事进行VR直播,这样一来,遇到买不到票或者因为其他事情无法抵达球场观看比赛的球迷,就可以在家里通过VR眼镜获得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更好地享受5G时代带给大家的特别观赛体验。还有非常多的场景,商业的、娱乐的,甚至救生的,以后大家可以进入场馆去亲身体验。
 

记者: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对智慧体育场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您前面提到贵公司一直致力于智慧体育场馆的研究和实践,包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请问针对智慧体育场馆规程标准进行到什么程度了?又将对智慧体育场馆未来的发展起到哪些作用呢?

徐文海:我始终坚信智慧场馆是体育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行业标准应把握行业风向标,引导行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为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工程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智慧体育场馆要让用户得到更多舒适的服务和体验。我们从2016年就着手准备《智慧体育场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该规程已于2020年10月通过评审会,并在2021年正式颁布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项场馆标准,其实施将对智慧体育场馆产业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一直把“打造适宜运营的智慧场馆”作为企业使命,因此在研究和更新标准时,我们认为智慧体育场馆的标准不仅要对如何建设场馆提供理论依据,更需要包含运营的思维和内容,将管理能力延伸至末端流程、将服务能力延伸至客户身边,提升管理效率和管控能力、提升用户体验。

记者:技术、赛事、标准等等都在推动着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请问智慧体育场馆会对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徐文海:我把影响总结为三个模式和一个方式。三个模式指的是投资模式、建设模式和运营模式。以往的投资模式都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而固定资产从使用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在折旧,是一个贬值的过程。拥有智慧的生命体,则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生产数字资产并实现增值。另外,智慧场馆的数字资产归属、数据模型优化、改进之后的产权等问题都会让投资模式发生改变。在建设模式上的影响在于对建筑专业和智能化专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这两个专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深入学习并了解不断变化的现实功能需求和不断发展的技术应用。运营模式则体现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数字知产的业务化,数据是智慧场馆运营的核心,如果说智能场馆主要运营目标是节能,那么智慧场馆更多的则是高效、省人。

     一个方式可以理解为使用方式。刚刚在谈技术和场景时我也提到过,依托于5G、VR等技术而出现的多种酷炫应用场景让场馆更加充满乐趣,同时更关注提升用户服务感受,以用户体验为重点,贴身贴心贴近用户。

记者:谈了这么多智慧体育场馆的技术和运营,请问您认为未来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之路是什么样的

徐文海:我的核心观点是智慧场馆是“养”出来的。我需要先引用吴志强院士的一段话,“建筑建成的那天,不再被描述为建筑结束的时间节点,而是被看作是建筑的‘生命的开始’。建筑会感知、会学习、会判断,会对使用者不断地进行反馈,这是我们从未拥有过的建筑。建筑建成的那天,就是它生命诞生的那天,就是它开始越来越智慧的起点。”

     如果说智能场馆是一个具有一定反应机制的“机械体”,那么智慧体育场馆则是一个具有“全生命周期”的“生命体”。从场馆落成起,就开始了对它的培养之路。一方面,通过应用硬件、软件,让场馆不断积累数据并分析和学习这些数据,进行自我成长。另一方面,智慧场馆真正运营发展起来,离不开优质的运营团队,这就要求运营企业具备数字化的思维,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并培养专业运营团队以适应数字化运营模式。回答上一个问题时我在运营模式中提过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数字知产的业务化,就是对运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传统的业务流程方式因为缺少准确、及时的数据采集,在缺少数据支撑的情况下,流程很难进行分析,更难以进行优化。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等精准流程,使信息交互和使用更高效便捷,提高了运营效率。在运营过程中沉淀、积累、分析出的数字知产将应用于智慧场馆的核心对象,即赛事主办方、场馆运营方、参赛运动员、运动观赛者、健身爱好者等。在这个过程中,智慧体育场馆被渐渐“养大”,不停学习、优化、迭代,并实现用户服务感受提升、建筑环境友好度提升和经营管理效能提升,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全生命周期”的“生命体”。